外地軍人對澎湖群島觀光套裝行程之滿意度
研究動機
澎湖群島擁有得天獨厚的天然景觀與獨特的玄武岩地質景觀、豐富多元的海洋生態及歷史悠久的文化資產,這些資源是我們發展觀光產業的重要利基。隨著民國九十年全面實施週休二日,促使旅遊與休閒需求增加,相對使的觀光事業蓬勃發展,而每年四月至十月是澎湖觀光的季節,常吸引相當多的遊客到此遊玩,在離島觀光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也是國內熱門景點之一。
澎湖具有特殊的地理環境,讓澎湖有著珍貴的自然與人文觀光旅遊資源,不僅各離島間差異大,可以提供多元的旅遊活動,而豐富的航海、漁作生活經驗塑造了獨特的海洋文化,澎湖本島由馬公本島與中屯嶼、白沙、西嶼及位於內海的大倉嶼形成一完整的遊憩系統,目前澎湖群島大致分為澎湖本島、南海、北海及東海等旅遊路線。就觀光業而言,若要在有限的資源吸引觀光客且保持新鮮感,鼓勵遊客重遊,則各種推廣或宣傳活動策略都顯得相當重要,在這當中,觀光據點本身的市場定位與方向,透過設計包裝與行銷,使潛在消費者與遊客能認同此產品,才能為觀光業帶來無限的商機。而目前澎湖民宿發展快速,旅遊業者競爭激烈,雖相繼推出許多琳瑯滿目的套裝行程提供遊客選擇,但其內容大同小異,其中部份業者過於追求商業利益,對於行程內容的品質未能提升,一旦旺季來臨,供不應求的現象更加劇旅遊品質低劣的現象。而在觀光旅遊行為上,時間的安排與花費多寡影響觀光客最主要的兩個因素,許多行程在時間的安排上為了節省時間或為了所謂「充分利用時間」,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去了很多的觀光勝地,使得原本想休息、輕鬆的旅遊,變得更加疲累與緊張。有些安排家庭旅遊上,對於孩子的教育意義就無所收穫,有的心理學家建議,在安排度假旅遊的開始前,應該做一些時間上步調的調整,以便順利適應真正享受休閒時光之較緩慢的步調。(觀光學概論 楊明賢 1999年)所以負面的意象容易影響遊客在選擇或考量旅遊地點及行程時做出審慎的決定。
軍人是國家重要的人力資源,身負保國衛民的重責大任,國軍人員因工作任務的特性與一般民眾不同,在繁忙的本職義務及戰備任務外,也應該從事適當之休閒活動,以紓解工作壓力,促使部隊運作更加正常與順暢。國防部於民國九十年依行政院、考試院會同發布之「公務人員週休二日實施辦法」,在適法、合情、公平且不違背相關戰備規定原則暨不降低訓練標準前提下,策頒「國軍人員週休二日實施規定」,無論機關、部隊均比照公務人員休假天數施休,期使國軍人員在軍旅服役(務)期間,能獲適度休假,調劑身心,以增進工作效率並提高士氣;惟各級部隊因任務、特性各異,為使「戰備」、「訓練」與「休假」不致相互影響,得採積(輪)休方式分批施休。
而位於台灣海峽中央的澎湖,過去曾經是軍事要地駐紮過許多營區,外地來此服役的軍人過去也是澎湖經濟消費群的主力之一,澎湖近五年的觀光人數,除92年(SARS)外,僅96年觀光人數下降至不及50萬人,在政府積極提升觀光人潮,對外宣傳澎湖特色、風景的政策下,卻忽略澎湖在地一個待開發的群體-國軍人員。國軍在澎湖的人力資源因國軍的精實案與義務役軍人役期縮短,雖然越來越少但仍有數千人,亦為旅遊市場中潛在族群,若能有效利用軍人本身並吸引其眷屬親友來此從事觀光旅遊活動,則對於觀光發展有所助益。
軍人在現今社會中,雖然身分特殊,但國軍休假政策的頒佈,使軍人參與旅遊的需求日增,如果外地軍人於放假期間未返台,與眷屬親友在澎湖從事相關觀光遊憩,以達到紓解工作壓力及增進與眷屬親友之情誼。(觀光行銷學 黃深勳等 1999年)現今的觀光客大都擁有豐富的旅遊經驗,已不再喜歡以往走馬看花之大眾旅遊,而嚮往精緻與深度之旅,因此旅遊市場應轉變為特色的利基市場。以觀光旅遊的行銷觀點而言,科技化、全球化之自由化市場發展趨勢下,旅遊資訊將更透明化,消費者旅遊需求日趨多樣化及個性化,單一產品已無法滿足消費者需求。觀光旅遊之型態,未來將隨著旅客之需求而不斷改變。
觀光遊憩是人生中多采多姿的體驗的主要供應者,且觀光遊憩是人生的精力加油站、可以負擔的觀光遊憩提供身心靈的整合與休息、復原的機會,可以使人生走更長的路,工作會更有效率。
綜合以上所述,本研究為了解外地軍人從事澎湖觀光行程之感受與想法,從旁了解參與者之需求,便針對從事澎湖觀光行程之外地軍人的體驗、滿意度以及重遊意願做系統性的研究分析。
研究目的
觀光的體驗是透過旅行中的心理感受,一點一滴的累積建立的。不同的旅遊動機引發不同的旅遊體驗,而規劃不同的旅遊型態,也會發展出不同的旅遊體驗。如果旅遊對一個人沒有任何的影響,只是出發到歸來,這樣的旅遊方式,那旅遊就失去它的意義和必要性了。
本研究主旨在於了解並分析不同外地軍人體驗澎湖觀光行程滿意度、重遊意願之相關研究,以現階段觀光行程品質之問題進行探討,評估另一種觀光型態可否足以吸引外地軍人,藉以外地軍人為媒介,提供給予眷屬親友參考以及旅遊業者、國防部相關單位列為參考點以提升旅遊品質。
本研究目的簡述如下:
1.探討外地軍人對於澎湖觀光行程品質之滿意度
2.探討外地軍人對於澎湖觀光行程整體安排之滿意度
3.探討外地軍人參與澎湖觀光行程現況如何
4.探討外地軍人推薦眷屬親友澎湖觀光行程型態之差異
5.探討參與行程動機、滿意度與重遊意願影響之關係
6.藉由澎湖觀光行程來了解旅遊品質須注意之面向
研究範圍及限制
本研究對象目前以非澎湖本地之志願役士官兵及義務役國軍人員,並針對澎湖本島部分營區進行抽樣。
本研究探討外地軍人對澎湖群島觀光行程之滿意度,研究工具以問卷調查蒐集資料為代表,由於受限於人力,物力及時間之關係無法以全澎湖駐防營區為取樣範圍,僅限於部分營區為取樣對象,本研究雖力求研究架構周延完整、流程順暢,再研究方法上亦要求客觀嚴謹,但整個資料之蒐集與分析,仍有若干因素造成本研究之限制而無法趨於完善。
研究流程
本研究流程內容如下:
1.研究動機及目的
首先確立本研究之動機與目的,界定研究範圍及限制。
2.相關文獻探討
蒐集相關的文獻與書籍,包括澎湖觀光遊程之概況、旅遊動機、滿意度與重遊意願三者之相關研究。取得相關資料加以整理,建立本研究理論之基礎。
3.建立研究架構與假設
根據研究目的與文獻探討,擬出本研究之研究架構與假設。
4.問卷設計及前測
配合相關文獻設計出適合本研究之問卷,先進行前測,透過前測發現問題,進一步修改。
5.正式問卷調查與回收
完成前測後,並執行正式問卷發放與回收。
6.資料整理與分析
利用SPSS統計軟體進行資料分析,將資料分析作整體性的檢討。
7.結論與建議
依據分析結果,提出本研究之結論與建議。
如圖1-1所示
研究動機及目的
相關文獻探討
1.澎湖觀光遊程之概況
2.旅遊動機
3.滿意度
4.重遊意願
三者之相關研究
建立研究架構與假設
問卷設計
問卷前測與修訂
正式問卷調查與回收
資料整理與分析
結論與建議
名詞釋義
1. 外地軍人
(1)志願役士官兵
係指依「陸海空軍軍官士官服役條例」與「陸海空軍軍官士官任官條例」規定,經過正式的軍事教育訓練畢業後,取得畢業證書,再經國防部的分發,到部隊歷練,擔任軍事幹部,從事部隊相關工作的軍士官。其畢業後擔任軍士官的任期至少需5年以上,相關職務的歷練則由最基層的少尉軍官及下士士官開始,軍官分別為少尉、中尉、上尉、少校、中校、上校等區分六個官階,士官分別為下士、中士、上士、士官長等四個官階。簡稱為「職業軍人」或「志願役軍人」。
(2)義務役士官兵
兵役法第一條:「中華民國男子依法皆有服兵役之義務」。兵役法第三條規定:男子年滿十八歲之年一月一日起役,至屆滿四十歲之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除役時止,稱為「役齡男子」,簡稱「役男」。男子年滿十五歲之年一月一日起,至屆滿十八歲之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稱為「接近及齡男子」,經徵兵檢查合格者,適服現役之役男,以抽籤決定之軍種,主要兵科及徵集順序,徵集入營服役。
兵役法第十五條:「士兵役分為常備兵役,補充兵役,男子年滿十八歲之年,為士兵役之徵兵及齡」。
1. 自九十六年七月一日起替代役體位(含家庭因素申請者)服替代役者,役期為一年二個月,常備役體位服替代替役者,役期為一年四個月,宗教因素申請服替代役者,役期為一年六個月。
2. 常備役男服役期間自九十六年七月一日起縮短為一年二個月。
2. 澎湖群島
位於台灣海峽上,東距台灣約50公里,西離中國大陸約140公里,總面積約為128平方公里。古時候曾有「島夷」、「西瀛」、「澎海」、「平湖」等名稱,原因是它處於臺灣的西側,四周的海域波濤洶湧,而內海卻平靜如鏡。早期在歐洲的葡萄牙人則稱它為Pescadores,也就是「漁人之島」的意思。澎湖群島由台灣管理,行政區劃為澎湖縣。1991年設立「澎湖風景特定區管理籌備處」,1995年成立澎湖國家風景區,目標和宗旨為「國際級海上觀光休閒渡假中心」。
澎湖群島是由將近一百個大小不等的島嶼和岩礁組合而成,是國內島嶼最多的一個縣市,目前行政轄區共有1市5鄉:馬公市、湖西鄉、西嶼鄉、白沙鄉、七美鄉、望安鄉。
3. 觀光
人依其自由意志,以消費者的身分,在暫時離開生活的過程中,所產生的諸現象與諸關係之總體。
4. 套裝行程
乃提供旅遊者自由選擇搭配的定點行程。
5. 滿意度
顧客對購買的商品或所接受的服務的滿意程度,以及期待他們未來繼續購買的可能性謂之。本研究將滿意度之定義為外地軍人從事現今澎湖觀光套裝行程之實際體驗的滿意程度。
2008年10月20日 星期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